项目目标

为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源部[]87号)文件中构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整合各类空间关联数据,着手搭建从国家到市县级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形成覆盖全国、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要求,整体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依据河北省自然资源厅下发的《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39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全面开展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香河县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二、标准或规范:

1、《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87号);

2、《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38号);

3、《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

([]39号);

4、《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

5、《河北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三、技术规格、物理特性等要求: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和“数字中国、数字社会”建设要求为引领,在既有工作基础上,按照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要求,以一张底图为基础,整合叠加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实现各类空间管控要素精准落地,形成覆盖全市、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强化规划实施监督提供依据。

在此基础上,基于市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完成我县成果梳理及建库工作;构建相关国土空间规划监督预警体

系工作,为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提供信息化支撑,整体提升国土空间数据集成能力、规划编制智能分析能力、治理实施网络驱动能力、监测评估精准能力。

基于市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县级主要任务是梳理县级成果并建库;构建相关国土空间规划监督预警体系,具体任务为:

1、建立入库工具,将数据信息录入数据库,按照指定规则进行存储。

2、建立国土空间大数据中心管理系统,对入库后的县级数据进行管理、更新,提供对县级数据的编辑、查询、分析、统计、定制图件等。

3、数据库建设,完成自然资源数据梳理分析、建立数据资源目录,开展数据资源建设与完善,形成满足本级国土空间规划、政务审批、监测监管和管理决策所需的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资源体系。

4、国土空间规划监督预警系统,构建针对重要控制线和重点区域的监测预警模型,以及规划实施评估和专项评估模型,实现动态监测和及时预警的功能,支撑责任部门监督落实主体责任,辅助管理者决策。

5、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督预警系统,为满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智能分析和动态可视化展现的需求,整合集成或接入有关部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相关数据,提供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综合监管、动态评估和决策支持功能,推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

6、满足服务项目需求的设备选型:服务器两台

配置:4路4U机架式、2克XeonGold(2.3GHz/12-core/24线程/16.5MBL3处理器、64G内存DDR4、内存插槽≥32、1.2TB2.5英寸热插拔SAS硬盘(1万转)*4、高性能独立SASRAID卡(2G缓存)、支持RAID0/1/5/6/10/5/60、≥4个千兆以太网控制器、2+1冗余电源、HBA卡。

系统建设内容

1、入库工具建设

按照国家整体要求,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化基础,采用分布式云架构技术,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平台需具备资源快速整合与对外服务能力,能将分散、异构的数据、服务、应用等资源快速整合,依照标准格式以服务的形式注册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云平台进行分布式管理与对外发布服务,从而为支撑上层业务应用提供统一技术服务和应用支撑,并依据用户职能和事权进行权限分配,最终由平台门户统一对外提供服务,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平台对各类资源的运行情况、管理过程和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实现资源的统一运维与调度。

数据整理功能:数据整理主要是通过ETL数据处理工具对自然资源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加工,实现自然资源数据的统一汇聚存储。数据整理支持不同格式空间数据导入功能,即支持ArcGIS、ERDAS、及国内主流GIS平台等空间与非空间数据的导入导出功能,如ArcGIS的E00格式、MapInfo的MIF格式、MapGIS的数据格式等。通过对原始数据源的数据收集,使用ETL将分布的、异构数据源中的数据如关系数据、平面数据文件等抽取到临时中间层后进行清洗、转换、集成,数据进行加工融合形成大数据分析需要的数据湖,最后加载到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中,成为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的基础。

数据检查:数据检查主要包含数据入库前检查和数据入库后检查。系统提供了一系列的搭配式检查规则,辅助用户完成数据入库前后的检查工作,并生成数据质检统计表或报告,辅助进行数据整改和数据质量评估,确保入库成果的准确性。

数据上载入库:主要用于实现数据的自动(批量)入库功能,利用系统元数据库和入库规则设计器设计好的规则,将自然资源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按照标准的规则上载到数据库或ftp服务器中,并进行标准化命名与组织。支持文档、图片、三维、矢量数据、栅格数据等多类型数据入库。

在数据入库过程中,还提供了对数据的坐标系带号处理和参数修改功能。用户可选择是否移除入库数据的带号,为了保证各专题数据能够统一叠加浏览显示,各专题数据对于带号处理方式应保持统一。各种专题数据都有各自对应的系统库,以此来保证参数的正确,入库后的数据则自动按照选择好的参数显示。另外,系统也提供工作进度提示,出现入库错误时能终止进程或跳过,数据入库完成后提交入库日志,记录入库数据的状态,包括是否成功,失败的原因等。

地图配图:对已经上载入库的图层数据进行相关处理,进行配图操作,方便快捷地打开配图工作空间。

图形参数统赋:实现对图形的参数批量配置。

2、国土空间大数据中心管理系统建设

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数据库的管理离不开强大、高效的数据处理与管理工具,同时需要的良好的数据管理机制作为支持。国土空间大数据中心可实现对大数据和传统数据的统一管理,包括数据整理、传统数据建模工具、数据检查、数据入库、数据管理、数据浏览、数据查询、数据提取、专题图制作、成果输出、数据分发、系统配置等功能,满足海量、多类型数据检查入库、统一组织、分布式存储、集中管理、动态更新与维护的需要。主要功能如下:

元数据管理:元数据库是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元数据由空间数据元数据和其他元数据构成。系统通过数据中心数据仓库可进行元数据管理,包括元数据的查询、编辑以及元数据的配置等。支持数据资源元数据模板的编辑、元数据增加、删除、修改等功能,提供对业务元数据来源的管理和差异性对比功能,提供元数据的查询、比较和追溯功能,实现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资源元数据统一管理。

资源目录管理:资源目录管理主要是对自然资源大数据管理中心中的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展示。通常情况下根据行政区划、年度、专题、比例尺进行划分。根据划分的规则,空间数据根据行政区划、年度、专题、比例尺的目录层次进行展示。根据业务数据、附件数据与空间数据的关联性,调取空间数据的过程中将对应的业务数据、附件数据一同进行展示。同时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到各类数据的数据大小、数据个数等信息,目录树中除了展示数据的分类信息,也会将该行政区划下(年度、专题、比例尺)的数据大小、数据个数展示出来。

数据提取:可根据空间范围、坐标文件、属性条件和标准分幅,对数据资源进行目标数据提取,支持数据内容的运算处理操作以及输出功能。

数据编辑:提供各类数据编辑与处理工具,支持空间数据的编辑处理,支持点、线、面等空间对象的增、删、改编辑功能,支持相邻图幅的自动接边和手动接边;可进行矢量数据的拓扑生成,对拓扑错误进行修改,支持对矢量数据的导出和删除;对矢量数据的编辑可实现基于规则的批量处理。支持属性字段增加、删除;可实现数据记录删除、

追加与修改;实现对属性数据的导出;支持基于规则的属性数据编辑批量处理

统计汇总:支持多种统计表服务,根据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相关信息,系统提供按照统计类型、统计的类别、统计区域、统计年度、统计单位等条件进行分类汇总统计。

地图制图:提供单值专题图、范围分段专题图、统计专题图等专题图制作服务。栅格分析处理:提供栅格数据的分析处理功能。

3、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

构建针对重要控制线和重点区域的监测预警模型,以及规划实施评估和专项评估模型,实现动态监测和及时预警的功能,支撑责任部门监督落实主体责任,辅助管理者决策。

实时采集接入多源数据,基于国土空间规划对相关的国土空间保护和开发利用行为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加强对各类管控边界、约束性指标的重点监测。

依据指标预警等级和阈值,获取相关数据,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中违反开发保护边界及保护要求的情况,或有突破约束性指标风险的情况及时预警。主要功能如下:

底线管控监督预警:对耕地保有量、森林覆盖率、河湖水面率、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相关指标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及预警,实时接入多源数据。

结构效率监测预警:对道路网密度、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等相关指标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及预警,实时接入多源数据。

生活品质监测预警:对森林步行15分钟覆盖率、公园绿地步行15分钟覆盖率、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等相关指标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及预警,实时接入多源数据。

安全监测预警:对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建设用地面积、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比、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比例等相关指标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及预警,实时接入多源数据。

创新监测预警: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在校大学生数量等相关指标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及预警,实时接入多源数据。

协调监测预警: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常驻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数量、实际服务人口数量、行政村等级公路通达率等相关指标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及预警,实时接入多源数据。

绿色监测预警:对生物多样性指数、森林蓄积量、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等相

关指标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及预警,实时接入多源数据。

开放监测预警:对定期国际通航城市数量、国内旅游人数、入境旅游人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等相关指标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及预警,实时接入多源数据。

共享监测预警: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人均绿道长度、城镇年新增就业人数等相关指标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及预警,实时接入多源数据。

4、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

为满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智能分析和动态可视化展现的需求,整合集成或接入有关部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相关数据,提供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综合监管、动态评估和决策支持功能,推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

综合监管,建立监管模型,利用自然资源调查及相关部门监测数据及评价结果,按照预警等级进行划分并管控,实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综合监管。

动态评估建立评估模型,针对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状况,动态获取相关部门的全域或特定区域监测数据,加强对重点区域的动态评估,提高监测预警效率。具体功能如下:

土地资源监督预警:对土地资源压力指数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及预警,实时接入多源数据。

水资源监督预警:对用水量、人均用水量相关指标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及预警,实时接入多源数据。

环境资源监督预警:对大气污染物指数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及预警,实时接入多源数据。

(二)、数据库建设

数据与信息是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赖以实施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自然资源领域的数据具有很强的空间性,不同类型业务数据之间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关联性。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要求,自然资源“一张图”需要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各类数据汇聚到一起,形成自然资源“电子地图”,不同比例尺任意放大,不同区域无缝漫游,不同时间随意切换,不同类别灵活叠加,做到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一览无余”。

自然资源“一张图”建设的目的就是把所有自然资源数据在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下,按照数据特征进行分门别类,组织存储、整合建库,形成可层层叠加打开的一张图,实

现数据的统一性、规范性,增强数据可用性。通过利用先进的GIS技术、大数据技术,对自然资源管理过程中已有的、新增的以及即将生产的空间数据、非空间数据进行统一入库、管理、发布与更新,并提供数据信息的共享与交换。具体内容如下:

现状类数据库:现状类数据库主要包括基础地理、遥感影像、国土调查、自然资源专项数据、矿产资源现状、地理国情普查、基础地质、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等现状空间基础数据集。其数据主要来源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第三次国上调查数据库、自然资源动态监测数据库、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库、地质核心数据库等。

规划类数据库:以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管控性规划为主。其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所形成的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成果。

管理类数据库:是自然资产、不动产、地政、矿政以及生态保护与修复业务项目管理过程产生的数据,并随管理业务实时更新。数据库将各资料性成果数据,经过定制的数据完整性与逻辑性检查后入库,实现常规的“存储、浏览、检索、统计、输出”等需求。

社会经济类数据库:存储了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专题所包含的空间数据。社会经济类数据库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数据。主要包括社会、经济、人口等数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9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