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在一个部队当中,将领的行事作风显得尤为重要。就如同大家在看《亮剑》时,就会发现李云龙带领的独立团都和他一样有血性。现实中,也有这样一位勇猛的将领,虽然年8月才参与革命,但是经历过许多的战役,如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以及对越自卫反击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凭借着过人的胆识,边贵祥带领的部队在对越反击战中有着异常出色的表现,仅仅牺牲了人,就歼灭敌军人。伤亡和杀敌数字之间的差异,体现出了边贵祥及所属部队的强悍。当然做出了如此的贡献,国家必然会有所奖励。不过本可升为上将的他,却选择了退休,这又是为何呢?
边贵祥将军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英勇大将边贵祥的传奇人生,以及他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当中带领的“虎狼之师”到底有多厉害。
边贵祥的“传奇人生”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开始迎风飘扬时,证明着新中国诞生了。当时的我们刚刚从日本的侵华战争和后来的解放战争中解脱出来,许多民众以为从此就能过上安静祥和的日子了,却没想过在“有心之人”的推动之下,战争从未消失。
天安门广场接踵而至的朝鲜战争就证明了这件事情,虽然付出了无数血泪的代价,这场战役还是获胜了。但也正是经历了这场战役,我国意识到武器装备的先进有多重要,因此后来在军工产业大力投资,让部队向着“现代化”靠拢。这种未雨绸缪的方式无疑是对的,在后来我国进行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当中,就体现了出来。
参与对越作战的士兵当然,除了装备,将领也很重要。毕竟大家都知道,朝鲜战争中美军拥有着当时最高端的武器装备,但是却输在了没有“战斗意志”。论战斗意志,我国不少将领都可以被拿出来写一篇大作文,而今天要介绍的这位也一样,边贵祥的雷厉风行和彪悍在军队中是出了名的,甚至敌人在听到他的名字时都要惊出一身冷汗。
出生于河北省香河县的边贵祥,不像许多开国元勋赶上了革命萌芽的时期,由于年才出生,所以边贵祥参与革命的时间是在年。尽管如此,从他的年龄也能看出,当年他年仅16岁就已经走上战场了。并且边贵祥在那时因为目睹了家乡在日军铁蹄下被迫害的惨痛景象后,内心充满了对日军富人恨意和爱国热情。
加之他的脾气本就有些火爆,因此在战场上他的“冲劲”简直让人佩服。从相关资料来看,刚入伍的边贵祥苦于没有武器弹药,经常拿起砍刀和日军近身肉搏。或许是本身就极具天赋,在他的大刀之下敌人显得如此弱小,以一敌三是常有的事情。
抗日战争中的大刀队因此,边贵祥一旦走上战场,就像是绿巨人按下了“苏醒”的开关,英勇非凡,那时的他眼睛里只有敌人,其他全被置身事外。据悉,当时由于敌人的轰炸,飞起的弹片致使边贵祥的一只眼睛失明了,尽管如此,忍着剧痛的他就睁着另一只眼睛继续杀敌作战,直至歼灭敌方。
边贵祥在一次次战争的磨炼之下,不但没有丧失为人民和国家而战的初心,反而变得愈加厉害。很快他就被部队提拔,先后成为了红一团的参谋长、营长和团长。到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边贵祥更是以师师长的身份出现在了战场上,而他的出现使得越军显得异常害怕,为什么呢?
边贵祥与吴恩庆原来,当年越南战争时,我国不仅向越南提供了物资和技术援助,还派出了出名的“战术大师团”向越南人传授作战经验。后来让美国人不堪其扰的丛林游击战,里面就有我们传授的精华。
凑巧的是,之前越南拜师学艺的师父中就有边贵祥,按照这样来说,他对于越军的战术可以说是非常了解了,而此次“师父打徒弟”的结果显而易见。为了防止边贵祥在战场当中展现自己的“压制力”,越军甚至用3万美金悬赏抓住他,可见这位将领在他们眼中是多么可怕。
据资料记载,当年越军的《作战宣传手册》上面就写着“消灭,活捉边贵祥”或者在战斗时用喇叭大喊“消灭,活捉边瞎子”,寄希望于越军能够以此为动力解决掉这个“心腹大患”。
边贵祥确实也用现实证明了,什么叫做“教训徒弟”。其带领的师,在战场之上雷厉风行,所到之处越军基本都被团灭,更是创下了牺牲人,杀敌人的记录。可以说,师在此次战役当中的名声无人不晓,而这一切都和其部队的将领边贵祥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选择隐退的原因
按理来说,创下如此显赫军功的边贵祥应该很快就能得到提拔,升为上将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在恢复军衔以后,年仅60岁的边贵祥就选择了退休,这让人们无法理解,毕竟上将这一军衔,是对军人能力的一种认可,而边贵祥却选择不要。
退休后的边贵祥针对这一点,外界议论了很久,甚至根据边贵祥的生平给出了几种原因。首先,就是从边贵祥自身的性格出发,据悉当年年仅16岁的他参军以后在战场上杀敌无数,杀红眼的他会高喊着自己不要钱也不要功名,只要击杀更多的日军。可见,边贵祥对于功名或者军衔这类“虚无”的东西并不在意,他的初心就是为国家和人民而战,尽力杀敌,其它并不重要。所以,上将对他来说,恐怕无足轻重。
其次,就是有关他在对越战争中某些不服从组织的做法。据悉,边贵祥对待俘虏的态度并没有按照规定“优待”,尤其是对某些依旧叫嚣的俘虏,直接选择了特殊办法处理了。更是因为没有“及时释放俘虏”被批评过,但是边贵祥觉得自己的部队还未撤出越南,现在放出越军俘虏,是对自己部队士兵生命安全的不尊重,这样看也不无道理。当然,这一点并无明确的证据,更多源于人们的猜测。
对越反击战中抓获的俘虏最后,也是最接近真相的一点原因。常年的作战使得边贵祥的身体情况并不好,因为在抗日战争当中,条件并不好,医疗卫生自然也是。因此许多的弹片都留在了他的体内,年轻时还可以忍受这种疼痛,但是已经60岁的边贵祥显然在这种折磨之下无法继续承担重任了,因此选择隐退疗养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实际上如边贵祥一样的名将还有很多,他们的前半生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后半生选择隐退安享晚年,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从国家的持续发展,以及更多接任的年轻将领就能看出,所谓“老将不死,薪火相传”,老将退休后,也必将会有新的一批年轻人接过他们的担子继续前行。
边贵祥将军边贵祥的晚年虽然依旧被病痛折磨,但是回归家庭,有家人陪伴的他还是很幸福的。就这样,这位传奇将领在年的9月1日逝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优待俘虏政策
有关于边贵祥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接下来说说大家一直很好奇的“优待俘虏政策”,毕竟很多人都认为边贵祥没升上将是因为他不优待俘虏的行为。敌军俘虏与我们的立场是相反的,似乎不值得优待,若给予优待,还极有可能上演“农夫与蛇”的故事。那么优待俘虏这一政策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抓获俘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叫做“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而优待俘虏就与这句话所说的意思差不多。毛主席在战争期间,就提出了优待俘虏的主张,尤其是解放战争当中,我军凭借这一主张,补充了许多士兵,壮大了队伍。
年7月,中原野战军前委在向中央军委的报告中再次汇报部队的构成情况,指出:“部队在去年淮海战役后,本来俘虏成分就普遍达百分之六十左右。现在则普遍的已达百分之八十左右。”
优待战俘不过,这样针对性收为己用的情况,只针对同属于炎黄子孙的国民党。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当中提到的优待俘虏原则,应该更多指的是不能随便地处死俘虏,毕竟总有人会抓着这一点“大做文章”,甚至都有可能颠倒黑白说俘虏本身是平民,以此来抹黑中国的形象。
再者,对越战争的目的就是要给嚣张的越南一个教训,告诉他们中国不是好欺负的。而后来在世界局势的发展之下,各个国家肯定要从敌对走向“合作”,因此如果不优待俘虏,后续对方心里可能会有疙瘩。总之,领导人制定这一政策,自然是从大局出发的,而边贵祥的抗命也是从现实出发,为自己的士兵着想。
为国而战的士兵这一问题,从根本上来说,似乎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是立场不同罢了。大家或许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当时的边贵祥,又会怎样做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