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交通运输厅网站日前发布《对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号建议的答复》,针对代表提出的“协调河北省大运河沿线道路,建设连通而成运河大道的建议”,省交通运输厅在答复中表示,已编制印发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将依托沿河主干路、横向联系道路等,构建“快旅慢游”公路网系统,建设项目主要有京德、荣乌新线等高速公路、国道G馆陶绕城、G吴桥绕城等普通干线公路,以及香河县运河大道等农村公路。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其中的河北段始凿于东汉末年,上连京津、下接鲁豫,涉及京杭大运河及隋唐大运河,包含北运河、南运河、卫运河、卫河及永济渠遗址,以及白洋淀与大运河连通部分,河道总长约余公里,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及雄安新区等五市一区的21个县(区、市)。
大运河是沟通河北省水系的重要通道,历史上在南粮北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经历历史战乱和局部河道枯竭影响,但大运河河北段人为损毁较少,整体保存完好,遗址类型齐全,是中国大运河独具北方特色的文化瑰宝。
大运河河北段沿线河道、水闸、桥涵、码头及沉船遗址等遗产丰富,有重要价值的运河本体遗存遗址30处,此外还有河道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
推动大运河河北段保护传承利用,有利于保护传承燕赵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河北省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因而,今年的河北省两会上,刘连山等代表提出了“关于协调河北省运河沿线道路,建设连通而成运河大道的建议”。
对此,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在答复中表示,为支撑和服务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编制了《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交通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于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同意后印发实施。
其中,公路方面,主要是依托沿河主干路、运河大道、横向联系道路等,构建“快旅慢游”公路网系统,打造纵横交织、层次分明、支连充分、衔接顺畅的“快旅、慢游、多联”路网体系,实现沿线生态休闲区、运河公园、文化旅游区、名镇群、风景区等串珠成链,并为大运河旅游通航区段等重点段落提供旅游交通服务。主要公路建设项目有京德、荣乌新线等高速公路和国道G馆陶绕城、G吴桥绕城等普通干线公路及香河县运河大道等农村公路。
下一步,省交通运输厅将指导沿线市、县交通运输部门,按照《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分级负责、统筹推进,结合交通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资金、土地等要素落实情况,有序推进该项目前期工作,适时推进建设,强化大运河核心区与拓展区、辐射区的互联互通,实现大运河文化带与支点城市及省域其他中心城市便捷联系。
而在荣乌高速新线、京德高速一期工程于今年5月建成通车后,其接续工程也在加紧规划与推进中。
日前结束的保定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将推进京雄高速二期、荣乌高速新线二期等建设,构建五纵五横四联两环的高速公路网,全面融入京津雄保“一小时交通圈”和“半小时通勤圈”。
衡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将加快京德高速衡水段建设,提升衡水到雄安新区的快速干线公路等级,完善区域一体化公路网络。
而据邯郸市人民政府网站消息,全长21.公里的国道G馆陶绕城段改建工程,目前也已完成省重大项目批复。
据悉,国道G馆陶绕城段改建工程起点位于馆陶县北董固村北与既有国道G交叉,向南于蔡范庄南上跨青兰高速公路,于前姚庄村南下穿邯济铁路后折向东,与省道S文大公路平交,向东跨越卫西干渠、卫运河,终于冀鲁界。
项目起点至青兰高速公路跨线桥起点段,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青兰高速公路跨线桥起点至项目终点段,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
■刘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