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天蓝地绿水清,是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盼。九年来,麦盖提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九年如一日的坚持,让麦盖提县这座沙漠之城蓝天白云更多,水清树绿常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正成为这座城市的鲜明底色。

走进麦盖提县沙海林场克孜勒阿瓦提乡片区,郁郁葱葱的树林深处坐落着家禽养殖大棚。前不久,棚里刚迎来一批鹅苗,村民阿不力海提·吐尔逊每天不仅在他所管护的林区里进行苗木生长的监管,还要兼顾这些“小家伙儿们”。

阿不力海提·吐尔逊说:“在这片林区里我们养了只鹅,现在已经养了15天了,再过10天左右,就能在林子里散养,食用林下的草,不用太操心。”

很难想象,如今这片长势良好的“生态林”曾是一片不毛之地。麦盖提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沙漠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年以前,每到沙尘暴来临的季节,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流沙就会侵蚀直线距离只有7公里的麦盖提县城。因为沙地贫瘠,含碱量大,导致生态不断恶化。提起过去的生活,人们脑海里浮现的只有“穷、困、苦”的不堪记忆。

麦盖提县克孜勒阿瓦提乡英巴扎村亚森·阿塔吾拉说:“以前这里风沙特别大,出去眼睛都睁不开,满脸都是沙子,房子里也一样,到处都是黄黄的一片。不过最近几年,随着树苗的长大,刮风天气明显减少,环境也都变美了不少。”

9年来,麦盖提县防沙治沙中心主任殷红海带领36名干部职工常年驻守治沙一线,与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手把手、肩并肩,扎实推进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工程建设,持之以恒推进治沙造林事业。目前,胡杨、肉苁蓉、文冠果、沙枣等各类生态和经济林木已种植2.2亿株,41万亩的绿植深扎沙漠之地,厚蓄绿色家底,为高质量发展撑起了一把绿色的“保护伞”。

麦盖提县治沙中心主任殷红海介绍道:“等三到四年过后,经济林后期便能实现挂果,进一步为老百姓创造经济价值。”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近9年的耕耘,让沙海渐渐披上了绿装,也让麦盖提县域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风沙天气由年以前的每年多天减少到现在的50天以下,年降雨量由年的53.6毫米增加到毫米。曾经的沙尘漫天、干旱少雨换来的是晴空万里、绿草如茵、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这正是绿色发展带给人民群众的红利。

习近平总书记曾算过一本生态账,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实际上是增值的。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指引的方向,麦盖提县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牢地植入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之中。从“优化生态”到“绿色赋能”,如今,麦盖提县正在更高起点、更高质量上推动绿色发展,一幅“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画卷在大地徐徐铺展。(麦盖提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继兰买热古·买买提供稿)

编审:潘国平

责编:谢家娥

编辑:张茂佳

投稿邮箱:mgtxcb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