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县与北京通州交通一体化喊了这么些年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地铁M22平谷线已经开工建设,经过燕郊并在其境内设置了三个站点,年建成后将大大方便燕郊北漂的一族的上班通勤;北京市轨道交通(年-年)规划显示,地铁M线北起商务园,南至小甘棠,长约21公里,设车站16座,还将预留向东至潮白新城、大厂的条件。
可见,在轨道交通一体化中,燕郊、大厂都有获益,但同为北三县的香河却好消息寥寥,尤其是轨道交通这一块,难道香河被抛弃了?香河不应该建地铁吗?现在我们来聊一聊香河到底该不该建地铁。
香河建设轨道交通,不仅有现实的需求,还有未来长远发展的未来需求。
首先,香河有建设轨道交通的现实需求。香河拥有人口近50万,北京通勤上班人员,(包含香河北部新城在内的)有十余万人,但是与之匹配的进京交通却很匮乏,目前进京线路只有京哈高速一个公交线路,受天气、疫情、路况等多重影响,通勤极不稳定,存在极严重的安全隐患,且路在十多万人口的香河北部新城不设站点,这对在香河北部新城大量的北漂通勤人员来说十分困难。香河北部新城居住数十万北漂,每天只有一个所谓的,而且还不是全天发车,只在早晚高峰发车,每天上车排很长的队,而且几乎没有座位,这严重的影响了居住在北部新城的北漂进京。香河虽规划有京唐城际,但京唐城际在香河最南边,一片荒地,距离远,各种接驳城区交通线路匮乏,并不满足通勤要求,无法通勤。
其次,香河也是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主要承载地,迫切需要打通两地的轨道交通。燕郊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人口众多,城市规划无序,除去生态和战略留白用地,可供北京产业转移的建设用地,比较少;大厂明确规定作为副中心的后花园和生态保护区,也不大可能部署大型制造业等产业。香河较于燕郊和大厂距离北京不远不近,有利于部署北京的非核心功能产业落地,加上香河本身的产业基础较好,如机器人产业等,非常有利于北京产业的落地和香河自身产业的升级发展,两地人员来往日益紧密。
最后,修建地铁也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北京轨道交通(年-年)规划显示,地铁M线将预留向东至潮白新城、大厂的条件,从大厂往南延伸到香河北部新城,只有3-5公里,既然地铁已经规划了大厂了,向南延伸3-5公里完全有现实的可行性,并不会增加多少成本,还能真正的体现北三县轨道交通一体化。
最后,再说说长远的需求,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和雄安新区一样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标志性工作,规划不能着眼于眼前,未来,通州一区之地除去生态、绿色涵养区外是没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发展的。
未来,必将借助北三县广大的纵深腹地进行发展建设。目前,燕郊已经发展成熟,用地和成本都比较高,大厂定位副中心后花园,以生态涵养为主,大规模承接产业落地不太可能,未来香河以其不远不近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战略用地空白、优良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必将成为承接首都产业转移的首要力量,而这一切的实现,都将以便利的轨道交通为基础和条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