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金银细工艺品《滕王阁》正面全景。朱钰爽摄中新网河北新闻9月15日电(宋敏涛朱钰爽)近日,走进河北廊坊香河县第六批(廊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银细工代表性传承人钳海强的工作室,一座层层叠叠、大气端庄的滕王阁模型摆在展室正中,甚是引人注目。据了解,这座“滕王阁”采用金银细工的錾刻、花丝镶嵌、银蓝等传统技艺,仿照南昌滕王阁打造,共使用白银公斤,历时5年完成。千锤百炼,从烈火中萃取精品;精雕细琢,磨砺后方得佳作。金、银原料在能工巧匠手中,通过走焊、捶打、錾刻、镶嵌、编花丝、抛光等步骤,幻化为一件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绽放出流光溢彩。“缕金像物艳于花”描述的就是金银细工制作技艺,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图为在钳海强工作室,钳海强正在摆放即将烧制的配件。朱钰爽摄传承一项技艺要有苦行僧精神,先锤炼自己,再雕琢其他,守得住寂寞,才能玉汝于成。钳海强自幼在祖父和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接触金银细工技艺,金银摆件虽绚丽夺目,制作过程却十分枯燥,而钳海强这把铁榔头一敲就是30多年。在钳海强的作品展览室内,展柜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金银工艺品,《四君子广口瓶》《凤舞大唐栖凤冠》《龙凤呈祥瓶》……“这里的每件作品都是手工制作的,每一条花纹都是人工技艺制成,金银细工工艺复杂,没办法进行机械化生产。”钳海强介绍说。图为钳海强制作的金银细工作品《对鸟》。朱钰爽摄“非遗”文化的传承,是一个被大众知晓,被大众熟悉,再到被大众喜爱的循序渐进过程。钳海强为将这门传统技艺发扬光大,他开设了金银细工体验室,多次邀请金银器工艺品从业者、爱好者、中小学生进行参观体验,并引导对金银细工有兴趣的人员参与制作,用以师带徒的方式,对这项古老的非遗技艺进行传承和保护。独木难支,唯有抱团取暖才能薪火相传。他表示,传承的不只是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近年来,香河县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让“非遗”传承人通过技艺展示、集中演讲、互动教学等形式,引导大众了解、学习非遗文化项目,增强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激发大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喜爱之情。(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6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