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发布了《中国住房大数据分析报告()——城市房价预警与房企品牌价值测度》。
报告显示,城市房地产市场分化较为严重。据纬房指数同比监测,从年10月到年10月,9城市年度涨幅在10%以上,9城市年度跌幅5%以上。如果将时间维度拉长,与历史高点相比,样本城市中,有30个城市房价可能已超过年1月以来的高点,有20个城市距最高点房价跌幅10%以上,其中,9城市跌幅超15%,最高房价跌幅达46.9%。
报告指出,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是重要目标,但一定范围内波动也是市场运行的常态。房价上涨和下跌,既可能是宏观大环境因素的原因,也可能是城市自身住房供给决定。
根据上图,可以发现,最高房价时点大致可分为两个时间区段。
第一个区间在年上半年,主要为北京、天津、廊坊的京津冀城市群,因宏观大环境因素,楼市调控导致的房价下跌。
以北京为例,最高房价时点在年4月。在年3月17日,北京住建委发布了新政,其主要内容为恢复认房又认贷,大幅提高二套房首付标准,缩减个人住房贷款年限。紧随其后,同年3月21日,16家北京地区银行缩小首套房贷款利率优惠。3月22日,发布公告非户籍居民家庭购房纳税从连续5年改成连续60个月,避免了购房者一年缴纳一次,5年缴纳5个月的钻空子行为。3月24日,发布通知,离婚一年内房贷申请人参照二套房信贷执行,避免假离婚行为。3月25日,幼升小将从单校划片继续扩大成多校划片,遏制炒作学区房的行为。
自北京最严新政发布之后,楼市调控连续加码,从整体上执行限购、限贷、限售,到禁止限制假离婚、炒作学区房等各类钻空子漏洞的投机炒房行为。毫无疑问,提高了炒房的门槛,面对长期的持有成本与风险,炒房客不得不变现离场,楼市迎来降温。
另外,由于长久以来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同月,廊坊市、天津市相继开始楼市调控。其中,廊坊市对主城区、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固安县和永清县实行区域性住房限购和差别化住房信贷。很明显,针对性极强,对三河燕郊、大厂、香河等环京城市炒房行为进一步打击,防范了在北京最严新政下炒房客去炒环京房价的投机心理。
第二个区间在年下半年,主要为肇庆、中山、西双版纳等三四线城市,因城市自身住房供给过剩导致的房价下跌。
从年到年间,人口由12.7亿人增长至14亿人,因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中国从曾经遍布乡村的国家发展至如今中心城市星罗棋布,造房、造城的速度让许多发达国家望尘莫及。这二十年间,城市化率以1.2%的速度增长,平均每年超过万人进入城市中居住生活,楼市迎来人口需求的支撑。
另一方面,在年,东北地区针对城镇中历史遗留的危旧住房、破房烂院、存在公共安全隐患的旧城旧村开始大规模改造,为全面棚改拉开序幕,在初期,棚改以实物安置为主,货币补偿为辅的并重措施。大约在年左右,棚改补偿模式开始转为货币化安置优先,在年,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进一步提高。
棚改货币化安置,简单来讲,指的是将安置房核算成现金支付给拆迁户,由拆迁户在房地产市场内自行购买住房安置。据某证券研究报告,年货币化安置比例为48.5%,占当年住宅销售18%,拉动当年销售增速8.7%。年比例提升至60%左右,如剔除棚改货币化作用,17年住宅销售增速仅为0.58%。可见,棚改货币化安置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大量的住房需求以及资金流入,也激发了房价进一步上涨。
直至年7月,住建部明确商品房库存不足、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地方,应针对性调整棚改安置策略,采取新建棚改安置房方式。同年10月,住建部提出尽快取消货币化安置。随着棚改货币化的退潮,住房需求减少,部分三四线城市过快上涨的房价迎来降温,回归理性。
未来的楼市会如何变化呢?社科院报告表示,各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差异化将成为常态,房价只涨不跌的时代已经过去,年将是分化进一步加剧的时代。
11月,央媒新华社受权公布了十四五规划,其中,关于房地产部分,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日前,央媒人民日报也明确表示,“房住不炒”不会变,房地产调控不放松。
不得不说,“房住不炒”首次写入规划文件之中,与此同时央媒发声,种种迹象下,未来5年楼市走向一锤定音,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背景下,楼市调控会进一步缩紧,房子将剔除金融属性回归居住本质。
另一方面,在年城市化率突破60%,城市化发展正式进入下半段,人口将由中小城市往中心城市、大城市集聚。并且,年是棚改的“收官之年”、“终结之年”,从明年开始将全面推进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这意味着,整体住房需求会有所缩减,房地产市场将因人口流动而分化。
总结:年将是分化加剧的时代,在人口流动下,中心城市、大城市的楼市拥有人口支撑,或将因为住房供给不足,房价出现单边上涨。而三、四线等中小城市缺少人口支撑,或将因为住房供给过剩,房价出现普遍下跌,回归理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