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友QQ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9098.html王刘云:以微薄之力播撒爱的种子20多年来,她资助过的贫困学生多到连自己也数不清;20多年来,她从未间断过参与公益事业。她以微薄之力撒下了一颗颗大爱的种子,并慢慢生根发芽,结出美丽的花朵。她叫王刘云。今年52岁的她,满脸沧桑,但目光柔和;穿着简朴,但话语间充满真诚和善意。当记者问她,为何多年来坚持做善举时,她说:“俺就是穷苦家庭出身,非常能体谅穷苦人的生活。只要能走动,能爬动,俺就会想办法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其实,王刘云做善事,也是受她父亲的影响。闲聊中,王刘云说,她父亲一辈子都在做善事,看到路边的乞丐会想办法让他吃饱;冬天的时候,还会把衣服脱下来给他们。然而,父亲自己却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说着王刘云的眼眶就湿润了。王刘云(左)看望慰问低保户王蓉芝。年,老家河南的王刘云跟随丈夫来到我市襄垣县打工,在该县西河底村租下了一孔只有十几平方米的窑洞。为了减轻家庭负担,王刘云经常拾破烂儿。刚到襄垣时,她穷到常常连袋食盐都买不起。“是这里的好心人帮了俺,送俺衣服、棉被、鞋子……”然而,即便糊口都难,王刘云却边拾荒边帮助他人。王刘云的爱人是木工。几年下来,夫妻俩心想,何不凭借这个手艺开个定制家具店?于是,夫妻二人回老家筹借了点钱,在襄垣县城租了一间很小的店面。当时,雇不起工人,王刘云就跟着丈夫学,从搬运到油漆,她什么都干。“那个时候,我们常常都是整天整夜干活,忙完天都亮了,直接再给孩子做饭。”说起当年,王刘云自嘲是“女汉子”。生性老实的两口子在经营店面期间,常常是刚够本就把家具卖给别人,甚至赔上点也会卖。面对别人的疑惑,王刘云说,“少赔一点没关系,我们够生活开支就行。”由于诚信经营,夫妻俩的生意越做越火。年,王刘云两口子开起了家具直营店。同年,也为了经营家具店方便,一家人从西河底村搬到了离县城较近的老树沟村,并修建了一栋比较简单狭小的二层小阁楼,至今未再修缮过。一天,王刘云正在店里搬运家具,突然看到眼前有位十分眼熟的女孩,却一时想不起名字。当女孩开口说话的一瞬间,王刘云才想起来,这正是她捐助过的一位大学生。女孩提着家里种的蔬菜送过来,还拿着钱要还。王刘云诚恳地说:“孩子,心意我领了,但是钱真不用还了。我不求回报,如果你们以后有能力了,希望你们也可以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面对王刘云的真诚,女孩泪流满面:“我遇到了天底下最好的好心人。”多年来,每逢过节,夫妻二人总会开着车拉上米、面、油,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面对贫者、不幸者,王刘云一次次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帮助患病儿童、残疾人,资助贫困大学生及孤寡老人等,这样的事王刘云从未间断,但她却从不留名、从不留姓。“我身有残疾,可是我能遇到这样的好心人,是我修来的福气啊。我不识字,不会表达,只能从心底里感谢她!”在襄垣县夏店镇大平村低保户王蓉芝家中,说起王刘云,她激动地说,“她真的是个大好人,帮助我们一家好多年了,不是给生活用品,就是给钱,我们也没有能力偿还,只能盼着儿子早点能够完成学业,再来替我们感谢人家。”……最近几年,市场行情差,家具店效益不佳,加之长期资助别人,王刘云一家的生活并不富裕,而且子女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需要有套楼房,对此,王刘云是这么说的:“我没有钱,我在银行给他们贷了款,他们自己慢慢挣钱还吧。我相信,只要他们脚踏实地打拼自己的日子,一定会过得比我好。”很多认识王刘云的人都说她“傻”,但她自己却感觉心安,因为她始终坚信,德行善举是必定会开花结果的投资。王刘云不富裕,可以说,她捐的每一分钱都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但她却捐得如此从容和坦然。来源丨长治日报记者丨李冰编辑丨路璐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138.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