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通州区政府网发布了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四五”时期园林绿化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有序推进全域绿化造林,不断完善“一环、两带、两区”的绿色空间格局,加快完成梨园文化休闲公园等建设并尽快实现开园,重点推进通燕公园、潮白河公园等多个自然公园规划建设工作,谋划启动并建成一批全球知名、全国示范的特色专类公园,如国家级植物园、六环路公园、宋庄市民体育公园、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基本实现环城游憩环闭环。
据了解,“一环、两带、两区”的绿色空间格局,其中,“两带”指的是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之间的西部生态绿带及与北三县地区沿潮白河构建的东部生态绿带。
通州区与北三县隔潮白河相望。近些年,通州区加快交界地区生态绿带规划缝合衔接,目前潮白河生态景观带四期工程完成绿化面积亩,已进入收尾阶段。
《副中心新闻》报道中曾透露,通州区交界地区一侧生态绿带,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东西宽约1.5平方公里,南北长约50公里。(北三县规划范围面积约平方公里)
今年的城市副中心建设七大重点任务中,生态建设方面提出要统筹实施北运河——潮白河流域生态绿带建设,协同打造潮白河森林公园。据悉,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目前已经启动了前期筹备,将来要建成一个面积非常大、集山水林田湖草为一体的、具有教育科普功能的国家级公园。
另外,“一环”指的是在城市副中心外围规划的长约56公里的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
规划建设的国家级植物园、潮白河公园、通燕公园,还有一个运河公园,都在这个“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上。
在已经发布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这4大公园大致区域,均位于通州东部,延潮白河沿线建设。
除了潮白河沿线的公园建设,《规划》还提出,开展全域湿地保护修复建设,保护和改善生物多样性,打造鸥鹭翔集、水湿林田交织的湿地景观特色,“十四五”时期,打造不少于0亩的湿地修复精品工程。
在潮白河沿线试点并推广滨水湿地生态修复,扩大鸟类栖息生境空间,营造展现大河风光、生物多样性功能突出的湿地景观片区。
百度百科显示,滨水一般是指在城市中同海、湖、江、河等水域濒临的陆地建设而成的具有较强观赏性和使用功能的一种城市公共绿地的边缘地带。
滨水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要素。这种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对于潮白河两岸的的通州、北三县在生态环境的调节和城市的可居性层面来说意义重大。
在推动北三县与通州区生态环境共建共治上,去年11月份公布的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十四五”规划显示,北三县的三河、大厂、香河被划分为环京津生态过渡带功能区域。围绕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统筹推进潮白河、北运河等主要河流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生态廊道保护与修复工程,协同共建大尺度生态绿洲,构建由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湿地、水系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形成绿色游憩体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