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通州和北三县一体化发展”被明确写入近日公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这意味着通州北三县的一体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把地区级规划上升到了国家级规划。这意味着什么?第一,“协同发展”变成了“一体化发展”,未来想象空间巨大。年3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在这个规划中,说的还是“协同发展”。但是在国家的十四五规划中,已经把协同发展变成了一体化发展,这意味着通州和北三县之间的关系有了本质的区别。“协同发展”就是政治护城河,是协助通州来发展,按照通州区的要求来发展和调整。而“一体化发展”就变成了北三县就是通州,就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概念了,两者“合二为一”了。这就意味着检查站外移、轨道交通“共同筹建”,厂通路“北京规划北京修”,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共建共享”,人口统一管理等都成为“现实”。第二,北京项目有可能将大规模“落地北三县”。既然已经“一体化发展”,那么北京的项目将会陆续落地北三县,前年就已经开始酝酿的“北京中关村园”,“国家京剧院”等项目极有可能会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在北三县落地。第三,北三县极有可能会出现“撤县设市”的行政区划调整。北三县地区目前是“一市两县”,三河市,大厂县和香河县,县级单位依然是“农业经济配置”,与通州一体化发展后,农业经济将会全面被工业经济所取代。因此大厂香河“撤县设市”的可能性比较高,这意味着大厂、香河的人口承载力将会大幅度提升,承接更多的北京疏解人口。同时燕郊镇有望“设市”,变身“燕郊市”: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说明,将有序推动人口20万以上的特大镇逐渐设市。燕郊目前的人口早就突破20万了,已经满足“设市”的要求。撤县设市,是中国加快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更多农业经济的县,将会变成工业化,城镇化的“市”。第四,交通同城化是十四五期间最重要的任务。通州和北三县的一体化发展,前提是交通同城化,没有交通的同城化就没有发展的一体化。所以十四五规划期间,通州和北三县最关键的任务就是打破交通堵塞:22号线、厂通桥、神威大桥等将会建成通车。(大山说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4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