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协同,是协同发展的底线。记者近日从廊坊市政府了解到,随着《廊坊市北三县与北京市通州区协同发展“5+12”系列规划》的发布,北三县张开平方公里的怀抱,积极对标北京城市副中心,实施留白增绿战略,逐步形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空间格局,全力配合副中心打造京东生态屏障。
为了同一片蓝天白云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让空气质量持续向好,让群众呼吸新鲜空气,北三县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实践着这样的目标。近年来,北三县环境空气质量有较大改善,雾霾天气较往年有明显减少,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在廊坊市前列。
香河县年度大气污染综合指数为5.06,同比下降3.25%;PM2.5累计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无变化。重污染天9天,优良天数为天,达标率为66.9%。
对比五年前,三河市年度大气污染综合指数由8.80下降至4.79,下降45.6%;PM2.5浓度由91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8微克/立方米,下降58.2%;优良天由天增加至天,增加了天;重污染天由65天减少至7天,减少了58天;同期对比年,PM2.5、PM10、NO2、CO浓度分别下降7.3%、14.8%、15.0%、5.6%。
大厂县进一步推动水生态系统修复与建设,通过完善与通州区日常监测、监管执法、应急响应等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建立监测信息共享机制,确保空气质量与通州区同步改善。
目前,北三县正在探索与通州区建立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和新车抽检抽查协同机制,进一步健全北三县与副中心大气联防联控机制。
河湖治理“一张蓝图干到底”
北三县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围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与生态修复,积极与通州区共建潮白河大尺度生态绿洲,形成自然优美的生态安全格局。
目前,北三县积极与通州共同推进京冀界河道清淤疏浚、景观提升等工程建设,促进河湖治理互联互通。正在统筹谋划潮白河、北运河、鲍丘河等主要河流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利部海委牵头编制的《潮白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方案》(征求意见稿)正在讨论修改中,待方案批复后将加快推进相关工作。
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隔潮白河相望的大厂回族自治县一片生机盎然、万木勃发的喜人景象。大厂县立足服从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北京城市副中心后花园”的底色更加鲜明厚实。目前,大厂县森林覆盖率已达34.4%,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67%,道路绿化普及率达%。
随着“通武廊”北运河文化带建设、荷花之乡创建和全域旅游等景观提升工程的纵深推进,香河县与副中心共建潮白河生态绿洲已初具丰姿。
在三河市燕郊西5万吨污水处理厂,闻不到臭味、看不到污水,整个厂区如同一个大公园。处理后的中水用于三河发电厂冷却用水,同时,发电厂产生的电和热用于通州区市民用电和采暖,实现作用互补、利益相连。
去年8月以来,廊坊市河长制办公室联合共青团廊坊市委开展了“吹响护河集结号,创城你我进行时”活动。北三县积极参加这项活动,各组建10支“河小青”青年志愿者护河队伍,利用上下学、上下班和出门游玩等时间,开展“随手拍、随手捡、随手护”等“微行动”,引导广大青年自觉投入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确保河道整洁,为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积聚社会力量。
全面引进“京标”处理污水
北三县加快全面引进“京标”处理污水。去年3月起投入运行的燕郊西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执行京B标准;大厂污水集中处理PPP项目完成了PPP项目前期工作和社会资本方招标工作,夏垫污水处理厂已进场施工;香河县五百户污水处理厂正在开展立项审批,预计年建设完成。
三河市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上坚持与京津高标准对接、无缝隙衔接。三河市正在与北控水务集团就4座京B标准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北京排水集团集中建设管理全市排水管网、北京市政集团建设管理城市路网进行富有成效对接,更好实现服务标准的统一;北京环卫集团全面接管三河市城乡环卫工作,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清扫保洁时间延长至18小时。由北建工建设的全省最先进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正式运营,资源利用率达95%以上。
对标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截至目前,北三县累计清除垃圾.5万方,完成厕所改造个,转运车辆购置26台。三河市完成5万余平米村街道路硬化,香河县完成5.5公里农村道路建设,大厂县完成村庄绿化6.1万平方米。
北三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与副中心共筑京东生态屏障。协同攻坚的努力,必将换来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绿、乡更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风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