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什么款式,你自己决定,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做不到的。”在麦盖提县吐曼塔勒乡吐曼塔勒村女性靓丽工程农民合作社,32岁的致富带头人努热古·吐尔孙正与客户洽谈业务,言语间自信满满。
努热古自信的背后,是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驻麦盖提县吐曼塔勒乡吐曼塔勒村“访惠聚”工作队不懈的努力。
吐曼塔勒村属深度贫困村,贫困户文化水平低、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工作队入驻后,找准致贫“痛”点,搭建脱贫“支”点,打造立体扶贫模式,帮助村民踏上了可持续的脱贫致富路。
引进乡村生产车间村民就近就业“多亏了工作队,让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既能挣钱还可以干自己喜欢的工作。”5月10日,在吐曼塔勒村的乡村生产车间耳机组装车间,技术骨干阿曼尼莎·艾买提对记者说。话音未落,女工如孜米汗·艾海提就接过话茬:“在家门口上班挣钱,回到家腰杆子都硬……”
▲村民在乡村生产车间工作
驻村之初,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全村贫困户因受限于照顾老人、孩子等因素,有劳动力但无法外出就业的达87人。
工作队与村“两委”反复研究,认为在村里开办卫星工厂是最可行的办法。
说干就干,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方调研、实地考察、积极联络,并提前做好平方米的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等基础性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吐曼塔勒村最终与麦盖提县某电子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建起了生产耳机的卫星工厂。
为把卫星工厂打造成村民稳定就业的基地,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参与员工考勤、绩效制度的制定,并专门派出干部负责卫星工厂的管理,还为每位进厂务工的村民定做了工装,让其切身体验现代工业文化,推动他们向产业工人转变。
目前,吐曼塔勒村在卫星工厂稳定就业人员已达人。这极大增强了村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培育乡土人才助力脱贫攻坚驻村以来,工作队尤其注重实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培养了一批心系乡亲、热心扶贫的乡土人才。
年,努热古的合作社成立之初,仅有5台老式缝纫机,规模小、人员少、效益低。
如今,在工作队的扶持下,努热古的合作社已发展成为拥有40台电脑版缝纫机、年销售收入50多万元的现代化农村专业合作社。
努热古说:“合作社吸纳了40名妇女就业,每人每月的收入在元—0元不等,带动了更多乡亲一起增收致富”。
▲村民在农副产品加工合作社挑选红枣
党员、致富能手买买提·吾买尔更是对工作队充满感激之情。
当他筹资10万元准备发起成立农副产品加工合作社时,工作队多方联系协调新疆阿瑟娜实业有限公司,让其不仅为合作社捐赠了价值80万元的红枣加工设备,还与合作社建立了产品回购合作关系。
买买提的合作社成立后,吸纳了46户枣农加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37户。
如今,通过合作社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吐曼塔勒村已初步形成红枣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有效解决了红枣销售不畅、附加值低等问题。
建设养殖小区确保稳定增收年底,针对过去向村民发放的牛羊存活率不高、分散养殖等问题,工作队动员党员阿不都克热木·阿西木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发起成立养殖合作社。
阿不都克热木自筹资金15万元参与入股,工作队又筹资40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入股。年3月,吐曼塔勒村养殖小区一期正式运行。
▲村里的养殖合作社
针对45户贫困家庭大多无地或地很少、年龄偏大难以就业等情况,工作队积极寻求社会力量支持,获得新疆博盛石油化工物资有限公司、新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分别捐助的10万元和5万元,用于集中采购扶贫羊,通过以工代补或草料抵补,每户每年可获得5只羊的收益。
如今,养殖小区改变了过去村里牛羊分散养殖的状况,吸纳了许多贫困户,为确保稳定脱贫奠定了良好基础。(文新疆日报记者马伊宁图喀什地区“访惠聚”办公室)
责编:向国恺编辑:颜春燕
投稿邮箱:xjkslj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