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京津冀教育蓝皮书:京津冀教育发展报告(-)》。
蓝皮书建议,未来亟须提升京津冀区域教育发展优质均衡水平,在义务教育方面,鼓励优质中小学以教育集团、结对帮扶、委托管理、开办分校等方式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还有哪些问题?教育协同水平要如何提升?
蓝皮书指出,京津冀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密集,但三地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应从三方面整体提升京津冀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水平。
首先要推动京津冀三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河北主动发展为基础,促进京津两地带动河北发展,鼓励优质中小学以教育集团、结对帮扶、委托管理、开办分校等方式,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以共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教师跟岗培训等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合作培养培训。以数字学校、社会实践基地、校外活动基地和体育运动设施等为载体,提升资源共享水平。
其次是加快区域职业教育融合发展。蓝皮书提出,要面向年,推进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争取在10至30年内形成较为均衡的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格局,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有效满足京津冀区域内产业和城乡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重点加强养老、护理、城市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形成与京津冀现代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是推动区域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既需要加强“双一流”建设,同时又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未来产业变革转型升级及科技创新等应用性和转化性需要,以区域内高水平大学为引领,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创新要素集聚需求,开展优势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要加大对高校基础研究及成果转化与扩散的投入力度,通过政策倾斜和加大投入提高河北高校创新的“造血”能力。
副中心与北三县打造教育协同共同体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教育系统与天津、河北签订各类合作协议个,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取得较大进展。其中,北三县(三河、大厂、香河)与北京市教委及通州区教委通过签订多项教育发展合作协议,组织拉手联盟校,共同打造教育协同共同体,这些对带动提升北三县区域教育发展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年10月“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学校共同体”在三河举办启动仪式
通州区教委主任申键曾表示,近年来,优质资源校密集落户通州,让这里成为北京首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为北三县区域教育的迅速提升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更为加快教育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截至目前,北京落户廊坊的名校多达7所。其中北京五中大厂分校、香河县北京景山学校大爱城分校、中国人民大学大厂校区3所落户北三县。另外4所还包括有北京八中固安分校、廊坊益田翰德学校、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廊坊校区、廊坊京城学校。
北京市教委与廊坊市政府、北三县教育主管部门签署《关于北三县地区教育发展合作协议》,协议提到年前,两地还将有四项合作实现落地。
通州与三河、燕郊教育合体步入新时期
年11月,通州区教委与三河市教体局签订教育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北京小学通州分校与三河市第四小学牵手合作。随后,三河、燕郊七小、六小、冯家府小学、燕郊中学、八中等学校也纷纷和北京多所中小学签订教育合作协议,北京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区域越来越大。
进入年,通州与三河、燕郊两地教育协同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两地教育交流合作越来越紧密。其中,通州区幼儿园、教工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与三河市一幼、燕郊高新区一幼等8所幼儿园确定了拉手联盟校意向,通州区临河里小学、漷县镇中心小学等2所小学与三河市李旗庄小学等4所小学确定了拉手联盟校意向。
此外,三河市教体局还主动向通州区教委上报了一份新建学校筹备组名单,并明确表示,希望通州区教委能将参与筹备新学校的人才,安排到各优质学校中学习。名单包括了燕昌中学、燕南学校、第三实验小学等在内的10所新建学校。这样的“点单”式合作,也让需求对接更加精准。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希望在三地教育人的共同努力推动下,京津冀区域教育水平能真正实现均衡发展,继而惠及广大学子。
信息参考:北京市人民政府网,转载自燕郊在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078.html